新生之隙

一、作者信息

姓名:汤乐棪、程弋格、鲍昱潼、孙立鸿

院校: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曾庆璇

在校职务: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

2.作品名:新生之隙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项目之初,我们希望在南京这座古老的、别具一格带有自己历史文化的城市中找到一处节点,在不破坏原有城市面貌的同时可以对其进行更新改造最终服务于民,可以将空间还给居民。在实地寻找后最终确定了此处选址。豁口活力驿站位于南京城墙段的豁口处,旨在通过建筑与景观设计修复这一历史遗址,连接居民区与生态公园,并打通环城墙步道,将位于南京城墙的环城墙步道可以串通,不会因为被雨水冲刷而断开,同时环城墙步道打通以后可以吸引人群前往公园,提高人流量,唤醒前湖公园的空间活力。驿站采用现代钢结构设计,兼具美观与稳定性,在外观处理上我们选择了透明的玻璃材质为主,使得从城墙整体上看不会破坏城墙的整体感,同时又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知到驿站的存在。驿站包含多功能休憩区和开放式运动空间,提供座椅、绿植、乒乓球场、游乐设施和跑道等设施。我们希望该项目不仅是一个通道,更是一个社区活动节点,是新旧交替城市面貌的一个大门、入口,由此进入人们可以感受到从现代城市交替至拥有历史文化的这座金陵城。通过驿站的存在促进健康、休闲和社交互动。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城墙的历史文化,通过现代手法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体现对历史的尊重与对未来的展望。驿站的建设不仅增强了社区的社会纽带,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还为居民创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重新定义了城市运动空间的功能和意义。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城墙前湖处豁口。

5.场地分析:

设计选址东北侧为前湖公园,拥有较为完善的湖景景观以及可以供人休闲锻炼休憩的公园场地,周围公共设施也都比较完善。而与场地有一墙之隔的是大面积的居民区,人流量大且作为老旧小区缺少相对应的休闲锻炼的场地,原本可以很好连接使用的两片区域被城墙隔开,公园得不到充分得到的使用。而在1991年前湖段城墙因雨水冲刷发生坍塌产生了一个豁口,而此豁口的地理位置非常适合用于改造从而成为串联居民区与公园的绳索。小组成员通过对城墙段落的实地考察探索找到了此处豁口,具备改造更新的条件,对于此豁口的改造有利于在不破坏南京原有历史城墙风貌的前提下,借由自然冲刷留下的痕迹提升场地的美感,同时更新改造后的城市驿站又可以作为居民区前往前湖公园的入口,便利居民生活,提高公园使用率,从而带动一整片地区的空间活力。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