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缝丨之间 – 校园麻木绿化空间的微改造到“微”体验

一、作者信息

姓名:刘明、贾彤硕、刘禹含、蒲鑫

院校: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设计学院、建筑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贾晓浒

在校职务:院长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

AutoCAD:建筑平面精细化表达,明确建筑方案形式

SketchUp:建立设计模型、推敲模型方案

D5渲染器:渲染整体效果,表达效果图的氛围、光影关系

PS:建筑图纸排版、效果图进一步处理

2.作品名:楼缝丨之间 – 校园麻木绿化空间的微改造到“微”体验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距离,是认知你我互相存在的方式 ——(海德格尔)

我从他的意思中在想:不同的距离,产生不同的感知,人与人如此、人与物亦是如此。所以此次的设计重点放在了视觉距离的微改造,或者说微改造平时不经意的视觉距离会产生怎样的体验效果。

降低人们观察高度:花池的美、小生命的世界往往由于我们的所站的高度而观察不到,所以进行第一步微改造,作下沉处理,讲人们观赏的高度降低后使得更容易观察到更“微妙”的绿化、动植物世界。

升高人们观察高度:树木的繁盛更多在于树冠的绿叶以及树上的花朵,而我们的高度再一次使我们错过了这一动人的高度体验,所以我置入离地“半层”高的木楼板,将人们抬升到易于观察树冠的高度。再次感触夏季的茂盛、冬季的落雪、秋季的金黄、春季的花香。

将教学空间联系绿化空间:设计动线将教学空间引导至绿化空间,让学生们易达到此处,再次拉近距离。

给予种植自主权,调动大学生自主种植,将私有绿化与公共绿化相结合,尝试找寻真正的归属感。

材料的循环利用:利用断枝、残木回收后当作一层盆栽架的材料,循环利用,使得材料与空间融合。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 某高校 AB教学楼之间 绿化空间

5.场地分析:

校园景观花草树木、鸟虫丰富,并在早期的校园规划布置中,这四片绿化布置于 “人流量多、人群密集”的两栋教学楼之间,土地中有景观树、灌木,以及小型绿植景观。

但由于连廊疫情间封锁,渐渐的,学生对校园绿色空间变得麻木,不在互动,渐渐丧失对自然、室外空间的追求,也同使教学环境与校园绿色空间分隔,致使教学区环境变得枯燥。

如何进行微空间改造激发学生的对场地的感知,是此次设计探究的问题。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