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陈浩翔、马婼雯、黄昭婷、黄欣怡
院校: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查波、陈忆
在校职务:副院长、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
2.作品名:桥下驿丨胜陆下·梅巷里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次设计旨在对桥下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和改造,以“邻里互助”、“业态可更新”、“街巷文化”为特色,我们将充分利用“5+2”生活和节事的特性,为周边村落提供一个便利的聚集地,并在周末和节日举办主题节庆活动,促进社区共融和文化交流。
本次设计旨在对桥下空间的合理规划和改造,将桥下空间转变为“公共活力空间”,以“邻里”“街巷”“可变”三大点为核心,模块化为手法,打造高架桥下邻里中心空间。
核心亮点:“邻里互助”、“业态可更新”、“街巷文化”。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梅园胜陆高架桥下地块。
5.场地分析:
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桥下投影空间为6000平方米,可利用桥下净高为
6.3米。项目基地位于杨梅主题公园中心,辐射周边梅园村、竹山村、上段村、下段村等四个居民村落。
场地问题:本桥位于四个村的中心,通过实际考察,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缺乏聚集场所、乡村气息以及高架桥这一工业化产物对乡村的入侵。
人群需求:人们需要一个休闲娱乐、生活宜居的空间,可以供人们茶余饭后散散步,聊聊天的地方。并在周末和节日举办主题节庆活动,促进社区共融和文化交流。
介入手段:设计将场地分为“起承聚合隐”五大组团。
起:场地入口:将原本窄腰型入口进行拓宽,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前来的人。并且在材质上,我们选取了竹钢以此来回应乡村。
承:弹性空间:我们在此场地中心设计了一个“邻里明灯”,它是孩子们绘画互动的场所,同时也作为我们场地被辨识的一个标志。在这块区域的桥下空间设计了后备箱市集,根据需求也可以转变为停车场。
聚:邻里中心:本区块主要服务于村民,我们希望下棋、唠嗑、嬉戏等场景在此重映。
合:运动后花园:我们以标准篮球场为基底打造了一个可变换的下沉式户外广场。根据村民不同的需求可以变化成移动集市、广场舞、篮球场等功能。
合:运动后花园:我们以标准篮球场为基底打造了一个可变换的下沉式户外广场。
隐:Country Sleep:将原有的土坡改造成符合人体工学的130°斜坡休憩草坪。人们可以在这里享受看与被看。
后期运营:结合“梅园巷景APP”,为居民、游客提供全方位、便捷化的服务。并且对于村民进行早中晚、一年四季生活上的规划。
清晨到深夜,从早春到寒冬,我们期待与您一同,探索“梅园巷景”带来的每一份惊喜与可能。
胜路下,梅巷里,让炊烟和理想在此共同扎根生长……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