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王雨煊、李淑晴、黄裕婷、王世杰、胡恩茜、王博逸
院校: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楼瑛浩、金雷雷
在校职务:副教授、教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Autocad、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Illustrator、Indesign
2.作品名:“织补浙乡,灵启东关”高铁上穿背景下的乡村空间织补与重塑策略研究——以绍兴上虞保驾山村为例。
3.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作品以“织补乡村”为核心理念,聚焦高铁上穿背景下的乡村空间割裂问题,提出一系列科学、可持续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空间连续性、人文活力及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深入分析,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本设计采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策略导向”的思路展开,确保设计方案具有针对性和可实施性。
空间潜力挖掘与功能重塑:以优化空间布局、打通割裂的公共空间为核心,将因高铁建设而受限的闲置地块转化为功能性区域,弥补乡村公共空间不足的短板,推动村落的整体发展。
商埠复兴与文脉传承:对保驾山村老街进行整体提升,恢复历史街区风貌,优化商业与交通结构。 注重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对历史街区的修复及文化设施的打造,延续村庄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特质,使设计方案兼具社会价值与历史意义。
设计思路:
(1)空间潜力挖掘与功能重塑
针对高铁下方及其周边的闲置地块,提出一系列空间重塑策略,将单一功能或废弃空间转化为多功能综合区域,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全龄公园建设:规划适合老年人、儿童及青年活动的多功能公园。老年区域配备无障碍通道、健身器材等,儿童区域设置安全游乐设施,并融入教育元素。青年区域则规划为运动场地与阅读空间,促进社区活力。
多样化运动设施:在高铁下空间设置慢跑环道、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运动设施,营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围,同时引入智能健身设备,为居民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平台。
文化展览与流动市场:结合村庄文化特色,设置文化展览区,用于展示竺可桢精神等历史内容,同时增设流动市场,为村民与游客提供商品交易与文化交流的平台。
(2)商埠复兴与文脉传承
针对保驾山村老街的现状问题,提出整体风貌修复、交通优化和文化记忆展示等策略,旨在恢复老街的历史价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及商业集聚区。
整体风貌修复:通过立面改造与风貌统一,将老街打造成既有历史感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街区。色彩、材质的选择融入乡土元素,同时设置文化雕塑与标志性建筑,增强街区的文化吸引力。
人车分流与交通优化:优化老街沿线交通布局,引入绿化带和人行道,设置合理的车行区域和停车设施,提升街区的出行便捷性与安全性。
文化记忆展示:在老街布置村史馆、文化展陈馆等,利用多媒体互动、传统工艺展示等方式,传播保驾山村的历史与文化,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带动经济发展。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东关街道保驾山村。
5.场地分析:
保驾山村地处浙江绍兴上虞,是竺可桢的故乡。该村共有农户600户,人口1655人,耕种面积1213.5亩,是典型的江南村落。
现状分析:
空间分割:高铁穿越导致中心区域偏移,村落连贯性破坏。
公共设施不足:村内活动场地和设施分布不均,功能单一,部分设施老化严重。
历史文脉淡化:老街风貌破损,历史记忆未得到有效保护。
需求分析:
村民期待增设休闲健身、医疗服务设施等功能空间。
强调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竺可桢精神等文化精髓。
改善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减少高铁带来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