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成旺蛰
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无
在校职务:无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
2.作品名:“半岛黎园”基于非遗文化基底下的生态共享活动公园
3.设计理念及思路:
项目位于温州市中心城区,规划为公园绿地,北侧紧邻市政路,其他边界为河道,整体呈半岛形制。周边主要为居住小区、幼儿园等。项目基地面积约6375平方米。改项目是温州城市公共环境更新,绿道建设,打造温州山水融城、公园城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从场地出发,分析研究交通动线、客群类型及需求,深入场地空间分析,并融合温州非遗文化特色进行前期研究。项目设计思路通过解析《千里江山图》的山水意向空间,分析传统园林的蓝绿空间和路网关系并进行提炼,结合实际基地与河道的关系,提出了“半岛黎园”的设计概念,并把温州的绿色基底和红色文化两大内核,通过场地的空间进行落位和组织,结合前期分析研究,确定了形象入口区、文化展示区、中心活动区和雨水花园区四大功能分区,并通过健康跑道进行空间串联,并延申连接至周边其他滨水绿地和公园,形成区域内慢行系统的大环线。最终实现非遗文化基底下的多年龄段共享的生态活动公园的打造。
功能分区介绍
(1)形象入口区:为公园的主入口,设置公园形象大门及标识。开发式公园入口,无边界绿地空间,通过植物围合和景观方式界定通行空间。
(2)文化展示区:文化展示区主要靠近城市道路,旁边规划有公交车站,因此该区域设置一处非遗文化长廊,展示温州特色非遗文化和发展情况,同时为此处等候公交车的乘客提供临时的休憩和遮风避雨之地。
(3)中心活动区:位于公园核心区域,也是公园空间最为丰富区域,围绕滨水空间打造一处观景廊桥,通过温州非遗构造——编梁木拱桥营造技术,实现结构和形式。桥上高处观水观景,桥下为滨水活动平台,可满足市民小型聚会、活动和休憩的需求。靠近城市道路设置公园咖啡厅,满足公园基本服务配套。
(4)雨水花园区:位于公园西侧,根据现状竖向关系和变化的滨水驳岸,打造一处雨水花园示范区,围绕小岛空间穿插体验步道,并布置亲水水杉,形成有趣的类湿地空间,大大提高区域内负氧离子,逐渐打造成区域内市民休闲健身的目的地。
因此,本次项目改造始终围绕“以人民为中心”,充分考虑周边人群对象的特征和需求,合理进行公园功能布局,满足不同人群休闲、游憩及娱乐等活动需要。同时在传承非遗文化基因方面,通过入口南侧布置非遗文化廊亭、廊桥节点打造、公共艺术等方式,融入温州非遗多元文化和绿色生态基因,彰显城市建设的文化性和艺术性。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温州市核心片区洪殿单元F-27地块。
5.场地分析:
项目场地北侧紧邻市政路和河道,进入非常方便。
项目北侧道路对面为幼儿园,可方便家庭儿童到达,也是亲子客群需求较高的公园。
场地整体竖向北高南低,滨水为生态驳岸。
场地整体处于三条河道交汇处,性似半岛形态,适合设置水上游线码头。
场地北侧道路对面为170米临街商业,为项目带来大部分的人流。
场地东侧紧邻上陡门浦公园串联,健身步道可串联形成环线。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