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李浩、张馨月、聂子丁、李炜潞、欧鸿钰
院校:重庆交通大学
院系专业: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谢思思、徐辉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SketchUp、D5渲染器、Photoshop
2.作品名:石艺载道,文以传人 – 旧水轮机厂微更新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设计理念:石艺载道,文以传人——(旧水轮机厂微更新)项目通过对老旧建筑外轮廓的微更新手段,如融合了山、水、石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符号以及现存的工业遗产建筑风格,打造集休闲、运动以及文化传播为内核的会展中心。旨在通过对老旧建筑和局部场地的微更新,将长江石文化中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气韵与建筑相结合,赋予现存老旧建筑更高层次的灵魂,同时调动该区域工业遗产建筑群的更新发展,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新场所,为长江赏石文化的发展提供优越的平台,打造重庆市新的文化旅游中心。
设计思路:长江赏石文化作为重庆市巴南区一种独特而深厚的文化符号,它承载着长江流域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和哲理。而现有的赏石文化博物馆因其狭小的空间限制了这一文化传播。而此次选址的原巴南水轮机厂位于九龙坡、巴南、南岸三区交汇处,毗邻长江,地理位置优越。目前已荒废的工业建筑遗产群急需更新改造,焕发新的活力。我们采取了微更新的手段将原建筑下的厂房屋顶改造为坡屋顶,新建廊桥观景平台,形成山水的起伏之势。并通过山形立面空间的分割引导流线呼应室内外联系。而独立于展览流线的观景空间直接连接室外弯曲的廊道和镂空的平台。寓意水流侵蚀石头的过程遇水而观,因而赏石。
设计保留了部分现有的红砖老旧厂房,以此延续着历史的沧桑和时间流逝中残留的美,正如长江流水奇石一样为后世保留的时间的奇妙。
千秋行未改,百难体由间,这正是长江时独特的精神魅力。而展馆旨在为这些被遴选出的长江奇石创造独有的空间和平台。以向更多人展示传递出长江时的文化内涵。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重庆市巴南区李家沱马王坪街道原巴南水轮机厂。
5.场地分析:场地本身为工业遗产建筑。处于九龙坡、巴南、南岸三区交汇处,隔着长江与九龙坡相望。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可作为微更新会展项目选址,依靠长江文化,推动长江文化发展,以此会展项目为媒介,弘扬长江文化的魅力。附近公园众多,可吸引更多人流汇集此地,以此会展项目为地区文化中心让人们在休憩的同时,完成对文化的了解和学习。周围的两所高校可达到宣传和学习等目的,推动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并未周围区域注入新的活力。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