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林跃萃坪 – 樟林“静影沉璧”间,跃动文萃坪

一、作者信息

姓名:梁京

院校:西南大学

院系专业:园艺园林学院风景园林

二、指导老师信息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CAD,Skeptchup,D5。

2.作品名:樟林跃萃坪 – 樟林“静影沉璧”间,跃动文萃坪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西南大学作为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高等学府,其校园环境不仅承载着教学与科研的功能,更是师生们生活、交流与成长的重要空间。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这片空地,犹如一颗待雕琢的明珠,有着巨大的潜力去提升校园的整体品质与活力。本景观设计旨在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特色鲜明且富有诗意的校园景观节点,以 “樟林跃萃坪” 为主题,通过动静分区的合理规划,为师生们提供一个既能在静谧中沉思学习、放松身心,又能在活力中挥洒青春、互动交流的综合性空间,同时充分彰显西南大学的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

动静分区理念
以满足师生不同活动需求为出发点,将整个景观区域明确划分为静态休憩区与动态活动区。这种分区方式旨在创造一种和谐共生的空间秩序,使不同行为模式能够互不干扰又相互关联,如同校园生活中严谨的学术研究与丰富的课余活动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完整的校园体验。

文化融合构思
深入挖掘西南大学的文化元素,将其巧妙融入到景观设计之中。香樟树作为西南大学极具代表性的植物,不仅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变迁,更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象征。以 “樟林” 为核心元素构建静态休憩区,旨在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让师生们在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校园的历史沉淀。同时,在景观命名中融入 “跃萃” 二字,寓意着这片土地上不仅有静态的文化传承,更有动态的人才汇聚与活力迸发,体现了西南大学作为知识殿堂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 功能分区设计:

静态休憩区 – 樟林 “静影沉璧” 间

在静态区域种植香樟树林,对其进行适当的修剪与整理,使其形成错落有致的林冠线。在林下空间,补植一些耐阴的地被植物,如麦冬、玉簪等,丰富植被层次。春季,香樟树新叶萌发,嫩绿的色彩为校园增添生机;夏季,茂密的枝叶犹如天然的遮阳伞,为师生提供清凉的休憩环境;秋季,金黄的落叶铺满地面,营造出诗意的漫步空间;冬季,香樟挺拔的枝干在寒风中依然坚守,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校园精神。

沿着小径,间隔设置新中式的木质长椅,长椅的设计采用传统的榫卯工艺,既坚固耐用又富有文化韵味。在原生树以中心划区域设置了环树形圆桌,可供师生们围坐交流、阅读学习。这些休憩设施的布局充分考虑了使用者的隐私与社交需求,既保证了个人的静谧空间,又方便了小群体的互动。

在樟树林中,精心布置一些与西南大学文化相关的景观小品。例如,在树干上悬挂一些介绍香樟树知识与校园历史故事的铭牌,让师生们在休憩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此外,设置几座以西南大学杰出校友为主题的小型雕塑,雕塑采用简洁而富有艺术感的造型,展现校友们的风采与成就,激励师生们奋发向上。在树林边缘,建造一座小型的木质廊架,取名为 “静思廊”,其风格与周边环境相融合,亭内设置长椅与诗词壁画,师生可在此处静赏樟林美景,感受 “静影沉璧” 般的宁静意境,同时领略诗词文化的魅力。

动态活动区 – 跃动文萃坪

将这片开阔的广场坪地区域设计为动态活动的主要场地。中部为主要开阔的活动广场,适合进行集会等社交活动,南部设置了可供人休息和观赏社交活动广场的风动廊架,廊架下有可供人短暂停留的休息坐凳。北部设有逐级抬升的舞台,供人通行休息的同时还具有临时舞台的的作用,满足各类社交活动的需要。

南部的风动廊架下设有可供学生短暂停留的坐凳适合临时的团队讨论和交流学习。中部的集会广场视野开阔光线明亮,适合学生的集会活动和集体教学。北部进行了地形抬升,逐级上升的台阶中部设有平台可作为供学生表演的临时舞台。

为了满足夜间活动的需求,在动态活动区设置了完善的照明系统。沿着道路与活动场地周边,安装了铺地式照明设施,不仅满足了照明需要,还很好的对通行游览有了很好的指向性。在静态区域的树木上挂有吊灯,确保夜间活动的照明亮度。同时,通过对种植池顺应游览方向进行摆放和塑性可以引导师生们安全、便捷地在动态活动区内活动。

  • 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

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西南大学校内两栋教学楼的通行通道旁

5.场地分析:

该场地位于两栋教学楼之间,且途径主要学生通行通道。场地为南北朝向,北高南低,高差为1米。场地内部除西北角的一颗原生大树无其他高大植被。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