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钱雯、方正阳、李怡辉、蒋方怡
院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建设交通学院
院系专业:环境艺术工程学院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许松
在校职务:副院长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1.D5渲染器、SketchUp、Photoshop、Powerpoint、Premier、Autocad、3ds Max。
2.作品名:心智之光 – 人工智能技术展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案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我们将通过展示人工智能如何模仿、学习和超越人类艺术创作的过程,来体现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例如,通过AI创作的音乐、绘画和文学作品,让参观者体验科技与艺术的无缝结合。
无缝的数字体验:利用最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如3D投影和全息投影,为参观者提供一个沉浸式的数字环境。这些技术将使展品“活”起来,让历史与现代科技对话,让抽象的AI概念具象化。
科技材料的运用:博物馆的建筑材料将采用智能和环保材料,如自清洁玻璃、光伏外墙等,这些材料不仅体现了科技的进步,也展示了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
照明与音效的协调:通过精心设计的照明和音效系统,增强展览的感官体验。照明将根据展览内容和参观者的行为智能调整,音效则与展览主题相协调,共同营造出沉浸式的氛围。
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博物馆的空间布局将考虑到参观者的流动和体验,设计出既直观又引人入胜的参观路线。空间设计将鼓励参观者探索和互动,同时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
技术融合:结合3D投影、全息投影、体感互动和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互动式展览,让参观者与AI技术亲密接触,体验AI的魅力。
数字媒体技术:利用数字媒体技术,如交互式触摸屏和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个性化的参观体验,让每位参观者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节奏探索展览。
机器人导游:引入机器人导游,它们不仅能提供信息,还能与参观者进行互动,提供语言翻译和个性化推荐,使参观更加生动有趣。
教育与社区参与:设计专门的教育空间和社区活动区域,鼓励学校和社区团体参与,通过工作坊、讲座和互动展览,提升公众对AI的认识和兴趣。
经济与文化振兴:通过与当地文化和创业设施的合作,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使博物馆成为推动地区发展的新引擎。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68号。
5.场地分析:
建筑修缮问题:厂房的修缮工作尚未完成,存在裸露的墙体,这不仅影响美观,也可能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
特色缺失:厂房缺乏独特的设计或装饰元素,使得整个空间显得单调乏味,没有吸引力。
垃圾处理不当:场内垃圾堆积,没有得到及时清理,这不仅影响环境卫生,也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
植物管理混乱:建筑外部的植物生长杂乱无章,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修剪,这可能会影响建筑的外观和周围环境的整洁度。
场地清洁问题:场地内废弃物和垃圾树枝随处可见,说明日常的清洁和维护工作不到位。
五、作品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