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工厂 – 蛇口价值工厂工业遗产改造设计

一、作者信息

姓名:周晓雅、毛秋驰

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院系专业:建筑学院建筑学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宋科、杨希

在校职务:副教授

三、作品社媒链接

点击查看完整作品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

NavVis VLX 3:改造前价值工厂现状点云扫描,

Stable Diffusion:改造前期概念探索,

Rhino:改造方案设计及建模,

D5渲染器:效果图渲染,

AutoCAD:技术图纸矢量绘制,

Adobe PS、AI、ID:图纸后期与展板排版。

2.作品名:植物工厂 – 蛇口价值工厂工业遗产改造设计。

3.设计理念及思路:

价值工厂前身为广东省耀皮玻璃厂,因制作工艺先进、建筑设计精湛,曾吸引了省内外厂商参观。工厂废弃后深港双年展改造了园区厂房将其作为展览主会场,更名为价值工厂,成为蛇口工业遗产改造的典范。

如今在价值工厂再一次淡出人们视线之后,我们希望能通过室内植物园的主题改造厂房主体,重新激起这片场地的活力。结合玻璃厂原有的生产线布局,我们策划了植物展陈、自然疗愈、有机食品体验等等体验板块,让人们在游览中重新亲近这座工业遗产,用修复和改造并重的方式最大化重现价值工厂的新时代价值。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价值工厂机械大厅。

5.场地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场地位于南山区两湾一山的生态总格局之中,被赤湾左炮台公园-赤湾山公园形成的山势环抱,坐拥山海城相依的自然地理格局。与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对应的是场地的道路交通和周围配套尚不完善。场地周围的地铁站尚未开通,加上由于地处城市尽端的位置,周围的生活和文体配套都离南山区的主要生活区较远,对于游客来说到达不便。这些都导致价值工厂如今业态冷清,人气凋零。

历史文化分析:价值工厂原名广东耀皮玻璃厂,是改革开放初期蛇口区大力引进的先进玻璃制造工厂。工厂建造之初曾引入了英法德意等多国的先进工艺和建造技术,建成后获得了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随着城市发展,工厂倒闭后废弃多年。直到2013年深港双年展选择了这处工厂作为展览会场,在原有壮观的柱阵大厅基础上加以改造,更名为价值工厂,成为了蛇口工业遗产改造与活化利用的先锋实验,见证了深圳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小渔村到如今经济与文化共同繁荣的时代历程。但由于地处偏僻且周围业态尚不完善,价值工厂一直没有合适的常驻业态,柱阵大厅也时常荒废。

整体策划:价值工厂空间高大开阔,原有的工厂围护结构难以满足深圳市炎热的气候需要,但却有利于各种热带植物和乡土植物的生长;尽管园区地处偏僻,但也成就了依山傍海的优越自然条件;加上园区周围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系列亲子活动和体验经济的业态,因此我们希望以室内植物园的改造策划来再一次激活价值工厂在新时代的价值。

结合玻璃厂的原有功能布局我们引入了植物花园、有机食品、自然教育和商业零售四大板块,将机械大厅的精妙建筑结构与不同的植物生长进行结合,用植物引领游客重新发现蕴藏在柱阵大厅、屋顶桁架和通风角楼中的工业遗产的魅力。

对原有的柱阵大厅进行类型化分析,我们根据柱子的高度、体量、破损程度制定了不同的植物展陈策略,对柱子进行加长、组合、悬吊等方式承载热带植物、深圳乡土植物、沙生植物等不同植物种类。游客的游览路线也随着工厂原有的空间变化不断升降起伏,在行走中触摸和感受从废弃工厂的角落中迸发的生机。

走过柱阵大厅来到西部的小厂房,室内原有的二层厂房结构被轻柔地消解成一道连续上升的螺旋坡道,串联起植物馆配套的商业、餐饮和自然书店。工厂两侧原有的波纹钢板被尽可能移去,以通透的玻璃界面和自由流畅的弧形雨棚塑造更加开放的室内外过渡空间,改善工厂昏暗光环境的同时和外部商业生态积极联通,成为价值工厂再一次拥抱游客的窗口。

五、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