岚·建筑设计丨可视化是结果还是工具?
01 引言
岚,意为山间的雾气。
山+风,在连绵山丘传递的蔓延力量感之外,加入了风的意象,而雾气也就是水+空气,更显轻盈、灵动。
岚·建筑设计 (以下简称「岚」)由两位杰出的青年建筑师——程博和李博自瑞士归国后创立。「岚」专注于创造富有情感的壮阔体验,有力场的广义建筑,他们的作品重视建筑的品质、令人沉浸的空间氛围以及与良好生活的连接。
2023年「岚」入选“卷宗Wallpaper”年度设计新星唯一建筑团队;2021-22 年「岚」担任深圳光影艺术季总建筑师;他们的过往作品曾在 ETH Zürch 作获奖特展,曾获由 Álvaro Siza 评选的 IVA 金奖、由柳亦春出题的 Teamzero 金奖。二位创始人于 2016 年发起的“建筑工房”也已成为国内知名的独立研究组织。
本次专访,D5与「岚」的创始人之一李博 展开沟通,他将从个人的创作经历出发,与我们分享其创作的核心理念,以及对数字化技术辅助设计的探索和思考。
02 梦工厂 – 梦想事业的开端
李博与程博相识于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ETH Zürich ,并且都曾在苏黎世 Meier Hug 事务所工作。2017 年,两人受深圳福田区梦工场剧场改造工作的邀请,毅然辞去欧洲工作,回国开启了建筑设计事业的全新篇章。
梦工场是程宗灏先生为深圳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公共剧场。在梦工场建成后的 18 年间,其周边环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跨街之隔 18 米处是居住社区,而半开放式的剧场也因演出声音扰民问题常遭到投诉。在停止运营 5 年之后,政府重新立项,梦工场也迎来了改造时刻。
改造前剧场外观及看台
这是一次典型的城市更新实践,让实体空间重新建立和解,需要改造的不仅仅是建筑单体,而是与建筑单体接驳的整个城市空间,让剧场更好地融入周边环境,形成一种新的良性对话关系。
在「岚」的方案中,梦工场的金属幕墙系统由反弧形穿孔不锈钢板和竖向幕墙扣件“编织”而成,在体量正向的弧线轮廓上,“积分”出光线微妙的变化,让圆形体量对测高光的捕捉更为敏感。幕墙不锈钢板的高度,在四种模数的控制下,由下至上尺度放大。尺度的拉伸和交错的铺设方式,在界面上带来视觉的垂挂感,强化着金属“物体”的漂浮感。
“我们在做「梦工场项目」时,曾经尝试用过实时渲染,那时候还没有D5,但是在外围的不锈钢板的选择上,因为金属弧面的反射率需要精确拿捏,还是用了物理算法的离线渲染去做推敲。也即是说,渲染工作中对材质和光的验证,对建筑师非常重要。实施环节选材时,某些参数也会以渲染的调参为准。”
李博关于设计工具和创作细节的记忆仍旧历历在目,而转眼间,「岚」已在深圳扎根 7 年。梦工场也于 2023 年正式投用,成为「岚」第一个落地的大型公建项目。
03 有立场的形 – 富有情感的壮阔体验
今年年初,「岚」用 100 张图回顾了事务所打造的各类项目:在深圳,有以自然为题的购物中心,有安托山百米高空中的静谧花园,有大浪郊野公园的超长游客中心和树博物馆,有大鹏海边蜿蜒数千米的人行栈道,有位于 CBD 的 Delta Gallery Δ 增量美术馆,也有喧嚣市中心的纯白光之展亭……在长三角,有开阔的苏州原野学社,有龙游的赭红色石墟剧场,有上海若弦普拉提馆的高品质运动空间,也有杭州万象城 tea’stone 茶馆在城市空间构建出的一片村落与花园……在成都,用千米长的织锦布匹挥洒出一座蓝色的花园,又在春熙路为极星汽车展厅打造了一座抽象的冰中红花……
这些项目呈现出的多样性令人赞叹,“我们的项目有基础设施类的,也有单体建筑,还有艺术类的,我们在上海和深圳两地都有团队,从实际项目来看,长三角业主对审美的追求会更重一些。”
李博的欧洲经历近十载,在那样的专业环境中,设计行业不太以建筑类型和规模划分,他非常了解这种专业的环境,多元的工作方式也让其设计理念不受限于狭义的建筑观念和规模,而是追求每个项目的卓越与创新。
“我们有一个 slogan(理念):‘有力场的形’和富有情感的壮阔体验。这是我们希望去创造的建筑和空间。
……无论讨论什么问题,工程、建造、视觉、材料,建筑师工作的封装结果还是具体的形式。为什么是有力场的形?我们眼中的形式可以不只是被凝视的对象,而是可进入的空间,广义的建筑物能够创造出一片力量的场域,力场在内外部的空间蔓延出来。
富有情感的壮阔体验,我认为设计工作的非物质终点是人的情感,我们通过设计和建造,去创造承载生活的媒介。健康的空间也应该是让人得以强健的,这种壮阔倒不一定是宏大的,微小之中也可以写照出壮阔,一种 sublime experience(崇高的体验)。”
04 建造传统设计的起点
瑞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给李博和程博的工作方式留下了鲜明的欧洲印记。「岚」整个团队的工作流都是采用 BIM 与D5联动进行渲染。
“我们的工作方法与国内很多同行不同,尽管欧洲国家 big BIM 的普及也面临挑战,但我们相信至少在团队内部,可以实现 little BIM 的图模整合与无文件化协作。
D5和 BIM 的配合非常出色,能够与 Archicad 、Revit 等主要的 BIM 软件无缝衔接,这大大减少了模型转换和整合的工作量。而且与国内常用的 Enscape 插件方式相比,D5的功能更为完善,质感也更好。”
李博认为,从建筑师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设计工具应该让人专注于设计本身,而不是工具的技术细节,使用体验需要本能化和直觉化。
“同样是 BIM 软件,Archicad 对建筑师更友好,它的使用更以设计为直觉。而 Revit 更多是工程师思维,方案相关的操作不那么直觉。
Archicad 的直观也体现在其视角系统上,好的显示系统应该提供第一人称移动视角的选择视角。而D5中使用 WASD 键的漫游方式也是我们喜欢的,更自然、更直觉。”
但事实上,「岚」的创作起点并非数字工具,而更多是以手绘或者模型开始构思,以更接近设计直觉的方式进行。
“瑞士的建筑学有着强烈的建造传统,行业和学术界都会以建造的品质作为基础,这与我们身边追求纸上美感而轻视建造品质的氛围是截然不同的。
行业在下行,讨论的声音很多,我们认为对建造的讨论是缺位的。建造不仅是建筑的基础,还与经济和效率紧密相关。建筑活动是经济行为,人们建造需要使用的房屋与空间。我们将成熟的建造思维带入国内市场的工作中,反而让我们在实践中更加适配,可以很顺利地解决施工条件、材料选择、提升厂家技术等实际问题。”
以「深圳大鹏湾海边栈道」为例,「岚」在设计时考虑到了栈道的建造及选材。既保证了游客的安全,又最大限度地烘托出了自然风貌。通过创造性的建造工艺,让数公里的人行栈道呈现为连贯的整体。
“比如当人们想到栏杆的设计,好像普遍是从形式的角度去考虑,但我们则是以建造作为起点。其中不锈钢栏杆的模块,我们取消了一般栏杆的结构柱和遮挡杆的二分,将两者融为一体,实现了超薄的侧面观感,并最终得到了连续的整体形式,一条延绵不断的连续长廊。”
深圳大鹏湾海边栈道 ©岚·建筑设计
考虑到海边环境的腐蚀性和台风等来自于自然的挑战,另一个版本采用了 UHPC 超高性能混凝土,这是一种比常用的 G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更坚硬、具有更大弹性的新材料。
深圳大鹏湾海边栈道 ©岚·建筑设计
“我们将 UHPC 与内部植入的钢筋整体浇筑,省去了传统实体栏杆中结构件和挂材的区分。最后使用化学铆钉将栏杆固定在地面上,使其既是材料本身,也是形式本身。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施工过程,也实现了形式和材料的统一、设计与功能的完美融合。
两种模块分别提供通透感或安全感,不同的造价也可灵活适配预算,最终也确实帮助业主节约了大量建造成本以及时间。
建筑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装修问题,当建造本身的品质足够好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形式。建造是身,形式是神,良好的建筑可以身神合一,建造的力量会通过形式呈现出来。”
05 关于图像的讨论 – 从结果到过程
李博和程博都是喜欢钻研新技术的“硬核”建筑师,尤其是图像工具与设计的结合,是他们一直非常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早在求学期间,他们就尝试使用离线渲染器自己输出设计成果。
“我是 09-10 年到瑞士学习,那时显卡和处理器的性能远不如今天,英特尔刚出双核处理器。我们在学校机房里使用 Core 2 Duo 的 iMac 做离线渲染,我用 CineEngine 多些,程博用 Vray 多些,往往一张 A0 的图要渲一天,我们常常需要提前一两天甚至更早开始渲染,才能保证准时交图。
李博在 ETH 的 Kollhoff 教授设计课效果图
单张渲染耗时约 20 小时
程博在 ETH 的 Miroslav Šik 教授设计课渲染图
后来到 13、14 年前后做硕士毕业设计时,机房升级为 i7 的 4C8T 处理器,当时把机房中闲置的 4-8 台电脑联机起来做 Render Farm(渲染农场),一张图还是要渲两三个小时,当时觉得已经很快了。
李博毕设作品,采用 Cinema 4D 在渲染农场渲染
在 2010 年代,瑞士学界还有过针对效果图的讨论,关于设计决策的民主问题。在瑞士,公共建筑的决策会有民众参与,根据法规会有 30 天公示期,除了在项目现场进行用地和建筑尺度的实体标示之外,还会公示图纸和效果图。对非专业人士来说,照片级的效果图更真实可感,可以帮助普通市民更好地理解项目,并且表达意见。这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讨论。
瑞士建筑工地的 Aussteckung 建筑体量公示
市民有 30 天时间针对效果图、图纸及展示体量提出意见
“如今,硬件的进步非常快,但最大的变革是从离线渲染到实时渲染的效率转变,这个变化是翻天覆地的,从以前离线渲染需要几十个小时的渲染时间,到后来几个小时,到如今实时渲染只需要十几秒就可以出图。实时渲染的质量只有很小的差别,完全能够满足日常设计推敲的需求。
随着这一波技术浪潮,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实时渲染工具。我和程博是技术的 early adopter(早期实践者),团队也热衷于拥抱新技术,在尝试多种工具后,最终选择了D5作为稳定的生产工具,并且已经稳定使用了三年没有更换。”
此前,「岚」受知名景观设计公司 SWA 上海 邀请,合作设计了「深圳大浪郊野公园」,SWA 上海 也是在「岚」的推荐下开始使用D5,现在D5也成为其团队固定使用的渲染工具。
用D5渲染的深圳大浪郊野公园树博物馆 ©岚·建筑设计 ©SWA 上海
“只有当渲染的时间从小时变成分秒级,才有可能让图像从设计结果变成设计工具。实时渲染不只是为了最终向业主或观众展示效果图,更重要的是允许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实时反馈查看和调整方案。”
效率提升对于实际项目来说意义非常明确,「岚」在投标「深圳坂田万致天地自然博物园购物中心项目」时,借助D5,在短短一周的时间内,迅速优化调整方案,最终赢得了竞标。
“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项目,还邀请了南兆旭老师担任学术策划指导。因为香港和深圳都有一种创新政策叫‘核增面积’,如果一个空间 24×7 开放就可优化计容,旨在把商业空间还给市民。政府希望土地可以更高效利用,而纯粹的博物馆类的公建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
项目要求将商场最核心的半室外空间打造成一个自然博物园,这样可以将公共服务空间融合进商场,将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和购物、餐饮、观影合二为一。
万致天地自然博物园中标方案 ©岚·建筑设计
万致天地自然博物园初版方案 离线渲染 ©岚·建筑设计 & ATCHAIN
“第一次我们接到任务书,要求将购物中心设计成一个彻底的艺术空间,完全不用考虑商业氛围。然而初版方案反馈至业主方,才发现这种纯艺术化的要求是由于沟通的错位产生了误解,但业主也被初版方案所打动。
但时间已过去大半,我们在一周的时间内修改了第二版,回归一个商场该有的商业融合自然/艺术的状态。显然正向 BIM +实时渲染起了很大作用,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新的图像、文本、视频,最后顺利中标。这个项目在今年 9 月 26 日已经开业了。”
06 数字时代 – 呼唤着更综合性的设计工具
关于“如何让渲染图成为设计工具,而不是表现工具”,李博和程博为此还专门在他们发起的学术平台“建筑工房”举办过工作坊进行探索,“基本上一天渲染 5 版图,反复推敲修改和迭代。”
这滥觞于他们在瑞士求学时老师们独特的授课方式,他们要求学生每周渲染 3-6 张 A0 尺寸的效果图并且反复评图和修改。
“在学校的训练对我们团队产生了深远影响。我们意识到,随着模拟向数字的转变,图像的生产与呈现也在变化。在数字时代,横幅的图像在手机上会被压缩为 2 寸左右,与 A0 尺寸的大图相比,很多细节在小图中会完全丢失,呈现出一种符号化的印象。”
而 A0 尺寸的效果图提供了一个接近现场的视觉体验,能够深入讨论尺度、光感、氛围和室内布局细节,真实呈现材料的肌理和质感,甚至构造层级的细部也可以呈现,如此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表达建筑设计。
“还有一个变化是从读图时代走向视频时代,而实时渲染让小型事务所在短时间内输出视频成为可能。
图片是一种二维信息,当然视频的第三个维度并非Z轴而是时间,平面加上时间的三维会来带深度信息,就具有了一种揭露性,将空间的深度展现。这也是建筑相较于绘画类的平面艺术,其魅力大量来自超出二维的部分。
我们感兴趣的还是工具与实际的设计流程更好地结合。在实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渲染工具的多面性:除了出图和视频之外,还涉及材质、植物景观的配置,乃至天气光照等环境设置和后期图像处理。这些环节构成了设计流程中的关键部分,而渲染软件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们也尝试了D5新出的 AI 图像后期功能,进一步提升了图像的细节丰富度。这种技术的提升,不是简单的对比度调整,而是通过算法优化,使石材、砖块和木材等材质的纹理更加真实细腻。
当下在D5中,建筑师能够在渲染器内部完成从渲染到后期处理的整个流程,实现闭环使用。这意味着不再需要将渲染图像单独处理,而是在统一的平台上完成所有配置,最终交付给业主一个完整的、可直接使用的成果。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提供丰富的素材库、效率工具和后期增强功能,D5这类软件超越了传统渲染器的范畴,已经成为了以渲染为核心的综合性设计服务商。”
07 后记
与李博的交谈,让我们沉浸式地走过一个建筑师从求学到开创事业的梦想之旅,通过一双建筑师的眼睛,去看待技术发展对设计这门古老技艺带来的影响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