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信息
姓名:谢婕娣
院校: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院系专业:环境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
二、指导老师信息
姓名:田蜜
在校职务:讲师
三、作品社媒链接
四、作品信息
1.工作流:CAD(绘制平面图)、SU建模、D5(渲染器渲染)PS(后期处理+分析+排版)。
2.作品名:“一老一小”代际共融理念下的老幼共养空间。
3.设计理念及思路:
该方案围绕 “老幼共托”新模式进行设计,在北京都市圈内独树一帜,巧妙融合了适老化趋势与幼儿园教育环境,旨在构建“一老一小”资源共享与深度代际互动的新空间,通过精心规划,该区域不仅设计了老年人康养休闲区,还配备了幼儿专属的娱乐场所,两者在动静区的基础上和谐共存,以圆形元素作为视觉与功能的核心,从围栏的柔美曲线到地砖的巧妙铺排,再到玻璃屏障的通透设计,增强了趣味性增强了流畅感 ,结合老年人和幼儿的心理和身体特征,注重多功能性和灵活性,确保设施和服务满足不同个体的多样化诉求。
设计中,巧妙运用了圆形元素作为视觉与功能的核心,从围栏的柔美曲线到地砖的巧妙铺排,再到玻璃屏障的通透设计,每一处细节都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与流动性,使整体环境既富有艺术美感又便于通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该方案深入考虑了老年人与幼儿的心理及生理特征,强调多功能性与灵活性,确保所提供的设施与服务能够全面覆盖并满足不同年龄层用户的多样化需求,真正实现了老有所乐、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结合当地文化和经济因素,此外,该“老幼共融”服务模式设计方案还融入了智能科技元素,以提升社区生活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例如,通过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全天候保障老年人和幼儿的安全。
在康养休闲区,精心布置了舒适的绿植以及座椅,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悠闲自在的休憩空间。他们可以在这里下棋、聊天、阅读,享受宁静的午后时光。同时,该区域还配备了专业的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延缓身体机能的衰退。此外还设置了轮椅及无障碍设施,以便更多的人进入其中,感受其中的娱乐之处。
幼儿专属的娱乐场所则充满了童趣和色彩,滑梯、蹦蹦床、秋千、沙池等设施一应俱全,让孩子们在玩耍中锻炼身体,激发创造力。此外,该区域还设置了亲子互动区,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游戏,增进亲子关系,在其中更是有个亮点之处——通过似“S”形推拉圆柱将场地连接起来,在其上更是设置了一些有趣的设施,增加场地的趣味性。在康养休闲区旁边设置了幼儿娱乐专属区,以便老年人在休憩娱乐的同时可以看护孩子,不会脱离自己的视线,促进代际交流,这种设计安排旨在提供一个平台,让老年人和幼儿能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相互接触和交流。通过共同活动,他们可以增进了解,打破年龄隔阂,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这种代际交流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尊老爱幼意识,同时也为老年人带来欢乐和陪伴感;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老年人和幼儿在共同的空间内活动,可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有助于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社区环境,使得不同年龄段的人群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了促进老年人与幼儿之间的深度代际互动,该方案还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例如,老年人可以教孩子们学习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孩子们则可以陪伴老年人散步、唱歌,为他们带去欢乐和温暖。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打破年龄隔阂,还能让老年人和幼儿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共同成长。
总之,这一创新的“老幼共融”服务模式设计方案不仅为老年人和幼儿提供了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深度互动和共同成长,促进了“一老一小”资源共享与深度代际互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4.所选场地的具体位置:北京市通州区北苑玉带河大街后南仓小区。
5.场地分析:
人群分析:适合全龄人群参与。
功能分区:儿童游乐设施:广场内设有儿童游乐区,配备了秋千、爬架、滑梯等游乐设施,满足了孩子们玩耍和娱乐的需求。
健身器材:广场还设有健身器材区,为居民提供了锻炼身体的便利条件。
休闲设施:广场内设置了休闲廊架、象棋桌、休息亭等设施,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好去处。
绿化景观:广场周边绿化良好,种植了多种植物,形成了优美的绿化景观,为居民提供了宜人的生活环境。
五、作品展示











